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工会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-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

欢迎来到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

党群活动

party-affairs

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工会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

时间:2023-10-28作者:文经中心

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,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,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、信念和人生观、价值观的重要基石,是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。为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,激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。十月深秋,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工会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。

10月25日上午,文经中心以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”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展开。

 

 

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国都,咸阳被大家熟知。这座古城背原面水,其所背靠的原称为“北坂”或“毕原”。原下不远处滔滔渭水奔流东去,宛似一条游龙。这段渭河就是关中东西大道分界线,东来西往的人必须从这里渡过渭河,然后才能东出函谷,或向西踏上丝绸之路,于是也有了“咸阳古渡”。咸阳古渡较早的文字记载于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 文定厥祥,亲迎于渭。造舟为梁,丕显其光 ”。

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是在明清古渡(渭阳渡)遗址上修建而成。博物馆主题为 “古渡千秋”,分为“古渡追忆”、“古渡遗址”、“古渡印象” 三个小主题。全面介绍了咸阳古渡几千年的历史沿革、商贸活动、民俗风情等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商贸的繁荣。李商隐诗云:京华庸蜀三千里,送到咸阳见夕阳。从长安城到咸阳桥,送行送出一天的路程,颇有送君千里的情谊。唐代诗人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就是在此为朋友饯行所作: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,劝君更进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古渡博物馆不但史料详实,而且故事蜡像人物造形逼真,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。西安的东西两侧,有两座桥很著名,一座是城东的灞桥,一座是城西的咸阳桥。两座桥都因离别而著名,也各自延伸出了“关中八景”中的一景,城东的是“灞柳风雪”,城西的是“咸阳古渡”。大家认真参观,倾听机器人讲解,了解着繁荣与离别并存的古老渡口。

 

 

参观中,大家纷纷表示要继续自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,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意识,努力践行爱国主义行动,以“中国梦”为核心,认真学习、奋发图强,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,通过一件件文物,一个个渡口故事,图文并茂及问答结合的方式,让我们对咸阳古渡的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,感受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风貌。不仅拓展了大家的知识面,让大家更了解自己的家乡,更热爱自己的家园。同时,更加坚定了我们努力学习、建设家园的信心,用实际行动践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不渝志愿。

 

Copyright © 1986 - 2025 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 | 备案号:陕ICP备2022004979号   技术支持:易凡飞鸣